品牌排行榜前十名

 
当前位置:淘宝宝网排行榜 > 车品 >

日系车、德系车、美系车、韩系车、法系车哪个好?有哪些优点缺点?

来源:淘宝宝品牌排行榜时间:2022-12-28 16:55:10作者:淘宝宝浏览:

  日系车、德系车、美系车、韩系车、法系车哪个好?有哪些优点缺点?都有哪些知名品牌?

日系车、德系车、美系车、韩系车、法系车哪个好?有哪些优点缺点?

  马自达、斯巴鲁不算日系,法国的雷诺反而算日系。能读懂这句话,应该是汽车圈的老鸟了,其实用国别来分车系是很笼统的,比如说我们的自主品牌,吉利长城比亚迪是华系,众泰猎豹也是华系。还有一众造车新势力,细化起来,每个品牌的调性,乃至于每个时期都会有不同。这篇文章会很长,不过如果你能把这篇文章读完,应该可以对目前市面上所有车系,所有知名品牌都有一个初步了解。(强调一下,所有的评价只针对国内市场)

  一、日系:岛国风格

  说日系车的风格,哪怕没驾照的朋友都知道:省油,省心不爱坏。可是真的是这样吗?看本段的第一句,为什么没驾照的朋友都知道日系车省油不爱坏?实际上,以目前的工艺水平,只要不偷工减料,没有设计缺陷,什么车都开得住。耐用只是造车的及格线,而并非是什么看家本领,就连不会开车的朋友都觉得日系车耐操,其实这是车企刻意营销的结果。

  在十年前,国产车还没起来,德系车的EA888第二代还在烧机油。平台化造车还算“稀罕物”时,日系车的质量表现相对其他车系确实是有优势的。当然,这也得益于日系车的技术老旧,配质简单。自吸的发动机用了那么多年,技术足够成熟,而这时候德系、美系刚上涡轮增压,新技术确实更容易出问题,相比之下,日系车的口碑流传下来。另外,像是那时候的日系车也没什么可坏的,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?要什么没什么,像是老款飞度,连音箱都没有,就在那留个大窟窿,你坏一个给我看看?

  日系车省油,但是动力比较弱,这倒是真的。马路三大妈,雷凌轩逸卡罗拉。其实我们看日本的地理位置,不难理解它的造车逻辑。日本是个岛国,能源匮乏,人口密集。所以省油的优先级排得很高,毕竟石油都需要进口。而动力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,也很难有用武之地。像是在日本很畅销的N-Box,只有0.66L排量,就两个罐装可乐那么大。省油呢,主要是混动省油,确实比燃油车低一大截,至于说普通的燃油车,主要是车主省油,比起同级别车型并没有明显优势。

  日系车皮薄,这一点倒是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。好的一面,是日本人的安全性理念是比较先进的。我们考虑高安全,而他们考虑低伤害。我们想的是抵御更高的碰撞能量,来保护我方的人员安全,而日本人考虑的是降低双方的碰撞能量来保护双方的人员安全。理念是对的,但是可操作性不高。或许在日本本土,这样的理念可以实行下去,但是在其他地方,永远是小车给大车吸能。

  另一方面,就是偷工减料。吸能设计是没错的,我不赞成网友拿两车对撞的图片来对比,日系车伤得重一些就说日系车不结实。车辆安全是保护乘员及行人,不是保护车。但是,40多万的雷克萨斯没撞过十多万的领克03,本田皓影、CRV等20多万的车型,全车没有一根屈服强度超过1000兆帕的热成型钢(A柱的主流设计都是1500兆帕),这种偷工减料才是日系车安全性差的最大原因。

  文章开头之所以说斯巴鲁和马自达不算日系车,就是因为这两款车和主流的两田一产不是一个风格。安全性、用料,斯巴鲁和马自达都非常良心。如果说品牌调性的话,这两个品牌虽然出自日本,但是更像是法系。法系的特点我后文会总结。

  马自达的发动机、变速箱、底盘都没问题,是车整体落后了。都已经电气化时代了,连个涡轮增压都没有。燃油车时代,马自达的6AT动力衔接平顺,换挡逻辑清晰,比爱信的8AT都强!不过再平顺,2.0L自吸的动力终究是拿不出手的,哪怕你创驰蓝天发动机有43%的热效率,在混动面前,依然是个渣渣。马自达的坚持是值得尊重的,但是必将被历史淘汰。

  而斯巴鲁则是天生的小众。水平对置发动机好不好?用于性能车,放在911上那确实厉害,降低重心,抵消多余震动,赛道上的确有优势。只不过家用的话就很鸡肋,优点得不到体现,而水平对置发动机的缺点则必须承受。机油受重力影响,润滑难以充分,缸内偏磨几乎是必然的。所以斯巴鲁只适合喜欢玩车,改装的用户选择。

  而主流的丰田、本田、日产,境况也大不相同,日产已经初露日薄西山之态,CVT变速箱频频出问题,故障率居高不下。而奇骏改款的失败,几乎让日产一蹶不振。销量只能靠轩逸苦苦支撑,而且还要面对来自于秦PLUS DM-i、驱逐舰05和帝豪雷神Hi·P等国产混动车型的降维打击,阉割版的增程式e-POWER是救不了日产的,技术日产已经没什么技术可言了,被市场淘汰只是时间问题。

  丰田是家大业大,但是在新能源的道路上押错了宝,且船大难掉头,目前的处境很尴尬。THS混动的专利马上就要过期了,而插电式混动车型各方面都被比亚迪骑着打。本身是HEV混动改的,高压管线都放在后排座椅里,是典型的油改电。价格虚高,销量惨不忍睹。纯电领域缺乏核心技术,自己造的BZ4X低温都充不了电,只能让比亚迪代工生产纯电车型,自己贴牌来割韭菜。

  燃油车领域,丰田倒是依旧能靠着营销和口碑来维持销量,实际上产品已经没有什么优势了。拿同样适用第四代THS混动的汉兰达和GS8相比,两者油耗数据完全一样,但是搭载广汽2.0T发动机的GS8,零百加速比2.5L自吸的汉兰达快了一秒多。很多人都有日本技术先进的错觉,实际上丰田在国内已经到了无发动机可用的尴尬局面,在一些高端车型上依旧只能用并不先进的2.5L自吸发动机,此前陆巡等车型的大排量发动机在国内过不了国六B排放。

  本田目前销量还不错,但是整体仍旧是走下坡。1.5T的地球梦发动机过不了国六B,得加装颗粒捕集器,CVT变速箱故障率要比日产低得多,但是漏油问题也是有存在,唯一拿得出手受的是i-MMD混动技术,不过和一众国产混动比起来已经毫无优势了。比亚迪的DM-i就不用说了,广汽GMS2.0的混动,传祺影酷,那是瞄准CRV打的,HEV混动,比你配置高,比你动力强还比你油耗低。

  这里要多说一句,此前的本田,CRV、皓影,全车没有一根超过1000兆帕的高强度钢,不过新款的型格、思域A、B柱有所加强。目前不知道是新一代车型都做了加强还是只有型格和思域。从这里可以看出,以固定不变的眼光去看待一个品牌,留下的必然是刻板印象。

  铃木已经退出中国了,这里就不赘述了,三菱也是在死亡线上苦苦支撑着。新出的纯电阿图柯那就是广汽埃安的 AION V。实际上,日系车也就是两田有一定实力,也是属于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那种。日产、马自达、三菱、斯巴鲁的结局和铃木差不多,早晚的事。

  二、德系:技术行,车不行

  造车的尖端技术谁最强?三足鼎立,一个是美国,一个是德国,一个是我们中国(新能源领域)——可能很多人都有日本造车技术很厉害的错觉,没错,只是营销给你造成的错觉而已。实际上日系躺在混动专利上吃了20年的老本,押宝新能源走了弯路,现在已经“黔驴技穷”了。

  德国是技术底蕴是不容小觑的,像是顶级的迈巴赫,可以说是现代工业技术之集大成者,除了油耗高,各方面可以说都无可挑剔。当然,几百万的车油耗高不是车的缺点,只能说是你的缺点。欧洲是汽车的发源地,而德国又是发源地的中心,不仅仅是技术,品牌文化更是深入人心。像是传统的豪华品牌BBA,奔驰宝马奥迪,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难以撼动。就连普通的廉价品牌大众,在某些国人心中都觉得比较高级。

  可是为什么说技术行,车不行呢?首先,搭载尖端技术的车型,咱普通老百姓也买不起。以奔驰为例,以前E级都只给你1.5T,当然,人家那个1.5T堪称最强1.5T,的确比很多低功率的2.0T都强。现款2.0T高功率版,也就是258匹马力,370牛米。的确是不错,但是也没说比国产的奇瑞、广汽2.0T强。当然,到了这个级别,奔驰的底蕴会在细节上有所体现,底盘的高级感,隔音舒适确实有独到之处,只不过对比50多万起步的售价,毫无性价比可言。奔驰的更多价值还是体现在品牌形象上,可是50万级别,又能给你多少形象上的加成呢?

  一直要到S级(包括AMG),甚至是迈巴赫的级别,德系的底蕴和豪华才算真正的体现出来,只不过少说100多万的价格,根本不是普通人能承受的起的。而宝马,奥迪,乃至保时捷,实际上还是要低半格的,保时捷之所以会有一种给人高于奔驰的错觉,主要得益于在运动性能上的深耕,加之奔驰入门级车型拉低了品牌调性所致。

  德系车说起来也不少,不过目前主流的就只有BBA、大众和保时捷。

  首先是大众,低端车差到不能买,而高端车又贵到不值得买。祖传的黑色工业回收棉,让我对这个品牌好感尽失。低端的捷达、斯柯达上用,中端的大众在用,包括高端的奥迪,保时捷还在用。1.4T的EA211发动机最高热效率只有37.5%,明显已经落伍了,还需要加95号汽油,算是勉强能用的水平。可是搭载的DQ200干式双离合故障率奇高,所有干式双离合都有严重的顿挫问题,在低速行驶时散热不良,属于设计缺陷。

  这里也可以看出德系车和日系车截然不同的设计理念,德国人口密度相对低,人均收入高,高速甚至有不限速的,所以德系车更加注重性能,并不算太在乎油耗。像是干式双离合的问题,在通畅的道路上可以通过撞风散热,故障率也要低得多,可是在中国这种拥堵的市区道路下,必然水土不服。

  大众的发动机,真正拿得出手的就只有EA888,第四代依旧没进入国内,说是歧视中国市场,但我感觉他们没这个胆量,想必还是因为过不了国六B的缘故。第三代的高功率版是没什么问题的,但是低功率版放在SUV车型上有严重的问题,为了通过排放,加装的颗粒捕捉器特别容易堵,一旦堵了油耗飙至二三十升,只能通过跑高速再生,让车主苦不堪言。变速箱,除了最垃圾的DQ200以外,DQ380,381湿式双离合也存在机电单元故障的问题,就只有DQ500的质量稳定性还说得过去。

  在2018年,比亚迪推出第二代唐DM时,时任大众总裁的穆伦不远万里跑来试驾,可见其紧张程度。然而时隔四年,大众依旧没能推出一款能够媲美唐DM的产品。旗下的插电式混动依旧属于典型的油改电,而纯电的ID系列也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力,很难在新能源领域复刻成功。走下坡路是必然的。

  奔驰、宝马、奥迪也正在面对着国产品牌向上的正面挑战。像是汉家族,销量已经超过了同价位的34C,放在中大型车里,也让56E颜面扫地。不过这些豪华品牌的文化底蕴深入人心,最起码在十年内,地位还是稳固的。奥迪失去了官车的身份,加之品牌底蕴本身就不如奔驰宝马,生存的可能会更加艰难一些。宝马则是有点“作死”,各种逆向升级,底盘的铝换铁,油底壳、气门室盖铝换塑料,导致发动机烧机油。各种减配,已经连续几个月在投诉榜上霸榜了,长此以往必将受到市场的惩罚。奔驰或许才是BBA中能笑道最后的。

  保时捷:它赢在了定位,赢在了时机。911的确是一代神车,PDK变速箱也的确有吹嘘的资本。但是在大众旗下,底蕴只有消耗,没有积累,情怀早晚有一天要耗干净的。我曾经也憧憬着有一天能开上911,毕竟保时捷的定位,不像兰博基尼、法拉利那么离谱,普通人还是敢想一想的。可是先后开过Makan、卡宴和帕梅之后,对911的心思就淡了许多,真正的保时捷,并不是我想象中的保时捷。或许我喜欢的并不是保时捷,我喜欢的只是我单手开保时捷的样子而已。

  美系:一流技术,三流营销

  美国很大,汽车品牌也很多,我们耳熟能详的有道奇、GMC、福特、林肯、凯迪拉克、别克、雪佛兰、悍马、JEEP……其中还有个异类:特斯拉。说美系车的特点的话,看看底特律的衰败,和工人的做派就能略见一斑了。

  美国的汽车技术不可小觑,不仅仅体现在通用、福特这些顶级的车企上,还包括了零部件供应商,技术提供商。有些东西是国力决定的,我们可以瞧不起日本、韩国,但是美国的底蕴必须正视。

  然而现在美系车卖得并不好,在国内几乎已经被边缘化了,在美国本土,也在被没什么技术底蕴的日系、韩系蚕食了大部分市场。这其实并不矛盾,在家用车领域,也用不上什么尖端技术,各车企比的是产品的精准定位,比的是成本控制能力,乃至是营销能力。而这方面,恰恰是美系车不擅长的。一流的技术,三流的营销。

  美系车的用料普遍比较厚道,在合资车里,性价比是很高的。雪佛兰走低端,迈锐宝XL一度是最便宜的合资B级车。新款福特蒙迪欧,2.0T+8AT,起售价才16万。低端的美系车有比较浓重的工具车属性,比较好开,动力也不错,但是舒适、配置都一般,特点是价格相对便宜。

  到了别克这个级别,隔音舒适已经有了豪华车的味道了。君越、福特金牛座,就行驶体验而言,完全不逊于同级别的BBA。而凯迪拉克、林肯,同样是豪华品牌里性价比最高的。

  老美造车是没问题的,但是不懂中国人的心理,不像日系、德系,把消费者心理拿捏得透透的。比如说凯迪拉克,销量不好,于是降价打折。结果消费者买涨不买跌,越优惠越不买,扭头加价去提2.0L自吸的ES200了。玩性价比,有国产车在前面呢,搞营销玩套路,又明显不是日德系的对手,以至于销量很尴尬,堂堂通用集团,需要靠五菱给撑门面。

  而在美系车之中,有个异类,就连美国本土的汽车行业都排挤它,那就是特斯拉。白宫电动汽车峰会没请它。特斯拉没有上面提到的美系车的任何特点,它给人的感觉是个互联网公司。造的不是车,不是交通工具,而是手机、电脑一样的科技产品。

  这句话有褒义也有贬义。特斯拉在汽车领域的确有创新,有突破,不过也缺乏对行业乃至生命的敬畏。比如说一意孤行的单踏板模式,挑战全世界人形成了几十年的驾驶习惯。比如说纯视觉的辅助驾驶系统,完全不顾在汽车领域什么叫设计上的安全冗余。

  在国内市场,福特已经被严重边缘化了,单月销量就只有一万多,在新能源领域转型明显完了,甚至有没有转型的能力也让人怀疑。通用系底蕴还是有的,GL8、英朗、昂科威、威朗在燃油车领域的余威尚在,新能源技术储备充足。不出手则以,一出手就拿出了纯电的奥特能平台。了解过通用的奥特能平台之后,我的感觉是这样的:我们在新能源领域只是占得了先机,可是说技术真的领先人家多少吗?并没有。

  特斯拉看似风头正劲,实际上全球销量已经被比亚迪超越了。在国内这样“崇洋媚外”的环境下都没干过比亚迪,在国际市场上更讨不到什么便宜。当然,特斯拉并不是单纯的一家车企,它不会完,但是汽车业务会被比亚迪和一众国产新能源车企吃掉一大块。

  总结起来,传统美系车的套路要少一些,最起码全球车型并没有太多区别对待。低端足够便宜,比如说英朗、威朗、科鲁兹,优惠完价格已经和国产车重叠了。高端燃油车性价比也不错,但是品牌力因为降价的关系,要略逊半格。唯一不推荐的是20万左右的中端车型,像是君威、君越、蒙迪欧、昂科威等车型隔音舒适都非常不错,错就错在,它是燃油车。20万预算一定要买新能源,有长途需求买插电式混动(增程式也可),没有长途需求的话纯电。

  韩系车:技术可以,用料不行。

  韩系车的风格和日系比较相近,在燃油车领域没有什么短板,发动机、变速箱、转向机都有自己的技术储备。总结特点,那就是轻便,好开,比较省油。不过韩系车的短板也非常明显,至少在国内市场,区别对待用料非常之差。

  日系车的安全性差,说是考试没输过,实战没赢过。是否公允放在一边,最起码人家丰田把碰撞测试当成是最低安全标准,哪怕是驾驶侧加强,最起码考试也能拿个五星。而韩系车在安全性上就有点“听天由命”了,考试都懒得应付。在美国IIHS发布的死亡率最高的十大车型中,韩系少说也能上榜三四款,日产也是榜上常客。

  有人吹捧韩系,说是世界第五大车企,销量仅次于丰田大众。实际上销量和技术底蕴是没有直接关系的。韩系在欧美地区,主要是收割中低端市场,和北美本土车型相比,韩系车的性价比的确有优势。如果我身在北美,我可能也会选择韩系车,因为没有国产车可买。在国内,韩系车的销量不行,也正是遭遇了国产品牌的阻击。

  当然,韩系的粉丝可能会说:有本事你也走出国门啊——我国汽车出口量已经超过了德国,仅次于日本。另外,还有一个因素不得不考虑——美国允许韩系车在北美大卖,他们愿意看到市场被华系品牌侵占吗?想一想华为。

  韩系车在燃油车领域的技术底蕴,造车经验是有的,不过很有限。他们有能力造出性价比较高的家用车,但是和国产车比,各方面已经毫无优势了。而在新能源转型方面,现代跟着丰田玩氢能源,也算是误入歧途,现在已经明显掉队了。

  而用料则是韩系车的硬伤,以至于让人无法信任。撞一个跪一个,在北美死亡率都能进前十,更何况被区别对待的国内了。

  法系车:技术不行,用料厚道

  说法系车技术不行,是指技术底蕴。发动机连个能打的2.0T都没有,也正是因为如此,DS说什么也高端不起来。自己家的1.2T、1.6T都有烧机油的黑历史,C5上的1.8T也就是比较好的1.5T的水平。变速箱一直采购爱信的,调校匹配的还算不错。底盘一直是法系车的优势,不过仅限于扭力梁,说白了还是底蕴不行,研发后继无力的感觉。

  但是法系车我还是比较推崇的——注意,是属于点赞可以,掏钱不行的那种。标致也好,雪铁龙也好,用料是真没的说,可以和领克、WEY这样的国产高端品牌媲美。大量的铝合金材质,安全性方面也都是大量的高强度热成型钢。内饰基本上找不到黑色的工业回收棉,都是白色的环保材质。

  实际上,如果没有新能源的话,只考虑燃油车,那法系车是值得考虑的。缺点是服务网点比较少,维修保养比较麻烦(设计上没考虑维修的便利性,以至于很多修理厂看见法系车就皱眉),而优点则就是前面说的,用料,这一点可以一白遮百丑。底盘扎实,价格便宜,用料厚道。动力、油耗没有明显短板,作为家用车还是称职的。

  前面提到,雷诺并不算法系,应该从雷诺和日产的关系说起。日产在1999年的时候连年亏损,濒临倒闭,雷诺施以援手,收购了日产百分之三十几的股份,而后又增持到了44.4%,随后,两家组建了雷诺-日产联盟。

  看似雷诺占据主动,不过两家都在争取联盟的控制权,同床异梦。雷诺是日产的最大股东,日产是雷诺的第二大股东,谁也奈何不了谁。感觉并不是强强联合,反而相互掣肘。

  目前雷诺已经退出了中国市场,而此前的雷诺,科雷傲、科雷嘉,基本上就是老奇骏、逍客的换壳,风格更日系。而说马自达、斯巴鲁像是法系,也是和品牌调性有关,马自达和斯巴鲁都比较小众,缺少技术底蕴,但是有独到之处。底盘操控都不错,而且用料也相对厚道。

  说各车系如何如何,就如同评论南方人如何,北方人如何一样。偏见是在所难免的,也不可能做到准确。就好像我们说北方人个子高,姚明笑了,说南方人个子矮,潘长江笑了。没有人能对所有车系,所有车型都做到极致的了解,因为很多信息是涉密的,我们接触不到。像是文中所说的用料问题,我也只是根据其他媒体的拆解、测试做出的相对片面的了解。

  实际上,华系才是最吊的。

关键词: 汽车
  • 汽车

    100优惠券

    立即领券

汽车相关内容

汽车图片大全

排行榜文章推荐